今天是:
  • 古村诗意浓——东乡县黎圩镇厚畲村寻访
  • 来源:江西省人民政府网 时间:2015-06-05 发布人:东乡县政府 阅读: 次 字体:【
  • 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是北宋丞相、大诗人王安石吟诵故乡的美妙诗句。东乡县黎圩镇正是王安石的故乡,黎圩镇厚畲村里居住的243户人家都是王安石之弟宋魏国公王安礼的后裔。厚畲村历史悠久,历代文风鼎盛、人才辈出,清朝乾隆年间一次就有十九人中举。这里地绿林葱,水满池塘,是品味历史、感念乡愁的地方。

     然而,这里地处偏僻、交通不便,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。2012年,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王炎松带着几位学生来到厚畲村,村里现有的46栋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让他流连忘返,如何让厚畲村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村貌和风格特色、保留下历史的记忆,是王炎松与村支书探讨最多的问题。2014年,厚畲村成功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,并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。该村立足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定位,主动融入到“荆公故里、魅力黎圩”文化旅游建设圈,突出厚畲村的山水文化、进士文化、书院文化,按照“规划先行,分步推进,政府主导,农民主体,干部服务,社会参与”的原则,结合新农村建设,推进厚畲村生态文化建设。

     思路有了,规划出来了,村理事会摒弃“等、要、靠”的思想,组织村民投工投劳,拆除了24间破旧危房和村庄主干道上的猪牛栏,实现改水96户、改厕106户,硬化环村路和入户路2000多米,对村里3口池塘进行了塘塝衬砌和污泥清淤,建设了一个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,以及仿古休闲长廊、徽派建筑宣传长廊和进村门楼,重点对问渠书院、王氏宗祠、爱吾庐等明清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。“村里搞新农村建设,没想到几个月就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,原来倒塌的土砖房不见了,还修了公厕,装了路灯,村里变干净、变漂亮了。”在外务工的厚畲村村民王继文聊起村里的新变化,言语间充满着喜悦。王继文说,以前夏天出门都要穿上高筒雨靴,因为村里很多路都有淤泥,粪便污水横流,苍蝇蚊子乱飞。如今小车都能开到家门口,不仅外出的人更愿意回家了,还有很多人来村里参观游览。

     如今的厚畲村,历史与文化并存,古韵和新潮同行,村庄美了,诗意更浓了。在村里漫步,记者发现了一口文人井,周围竖立着多对旗杆石,围成一圈,每一对旗杆石都是过去举人、进士挑灯夜读换来的,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沿着村里纵横交错的石板道,记者走过许多老屋,每栋老屋里都有精美的花架,花架多设在厅堂的天井边,有的也设在庭院里,用三五块较短的青石板支撑着,雅致极了。这里的老屋都重视绿化、美化,栽种花草树木,营造优雅温馨的人居环境。业桂山房是旧时的书院,门侧题有古人的对联“开荒南野际,读书秋树根”,庭院里栽有柚子树、石榴树、桂花树等,据说过去还养过牡丹花,当时在南方很少见。村里还有保存完好的六座绣花楼,或大或小,其中一座绣花楼的粉墙上还留有一幅古代水墨画,村民介绍说是《苏东坡还乡图》,但不知出自何人手笔。那画一勾一笔娟秀流畅、细腻生动、婉约唯美。沿着厚畲村行走,感受的是山、是水,是历史、是乡愁。

     正如村里绿溪桥上的诗句:“古村庭前新广场,厢池花中绿溪桥,昔时文盛财兴旺,今朝辉煌仕学商”,厚畲古村迎来了发展新时代,来过厚畲村的人似乎都忍不住要在此留诗一首。